校史人物

  • 2024-10-24
    范会国(1899~1983),字秉钧,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田墩村人。巴黎大学理化科硕士及数理科博士。中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、教育家。1919年就读于琼崖中学。在校期间,埋头苦读,博览群书。时值“五四”运动,范会国深刻感知“弱国无外交”,积弱挨打的道理,从此萌发着“科技兴邦”的观念。1920年,他以海南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,在里昂大学学习八年,受国际数学学会主席比加教授的器重,获数学博士学位,接着又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获巴黎大学研究院数理博士学位,留校从事研究工作。然而,爱国情怀、科技兴国观念,促使他回归离开十年的故国。1930年归国后,范会国先后受聘于国立中央大学(即南京大学)、北京师范大学
  • 2024-10-24
    符致逵(1900~1968)字镇禹,海南文昌市南群村人。农业经济学家,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。历任朝阳大学、华北大学、东北大学、民国大学、南开大学等校教授,以及福建省立农学院院长。1947年宋子文等人发起成立“私立海南大学”后,他积极响应,曾出任私立海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,为当时的海南教育事业和海南大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。1949年5月,出任海南特区行政公署农业顾问;7月,任琼崖师范学校校长。1949年的琼崖师范仅为中等师范学校,无论从学校实力上,还是从影响上,都无法与当时已有的海南大学、海强医专和迁琼的长白师范学院等学校抗衡。恃才傲物,不愿。屈居人下的符致逵不愿琼师长期作为最高学府的光环就此旁落。长
  • 2024-10-24
    陈千钧(1904-1997),原名起予,广西北流人,著名历史学家,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顾问。陈千钧出身于书香世家。1926年,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管。抗战爆发后,陈千钧与梁漱溟、钱仲联、饶宗颐、周谷城等著名学者受邀至迁于桂林的无锡国专任教,并担任图书馆主任。在桂林无锡国专任教期间,其住所门巷矮小,道路狭窄,连车都无法通过。然而在简陋的三层蓬阁中,他却“能藏万卷书”,与其父兄苦心收集,坚守一方心灵净土。 1949年秋,应符致逵教授聘请,任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文史系教授。 陈千钧声音低沉,上课时,以其特有南方音调朗读课文,抑扬顿挫,与课文的思想感情揉合在一起,使学生深受感染。他主张“人治无为,故
  • 2024-10-24
    康白情(1896-1959),原名梓纲,命名树嘉,曾用名叔良、洪章,字白情,以字行,四川安岳县来凤乡人;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;毕业于北京大学。1918年秋,与傅斯年、罗家伦等人组织“新潮社”,创办《新潮》月刊;1919年,“五四”运动开始,康白情及“新潮社”成员参加了这一运动;并于同年7月召开“少年中国学会”成立大会;同年创办《少年中国》月刊,由李大钊、康白情负责编印;1920年留学美国;1926年回国在山东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厦门大学任教;建国后,康白情先后在广州、海南的高校担任教授;著有诗集《草儿》、《河上集》等。康白情在古典文学方面有着不错的造诣。在考取北京大学时,国文和英文均获第一。虽然
  • 2024-10-24
    陈序经,字怀民,文昌县人。著名的历史学家、社会学家、民族学家、教育家。曾就读于复旦大学,曾任岭南大学校长、中山大学副校长、广州暨南大学校长、南开大学副校长等职务。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,他主张全盘西化,教育要彻底的现代化。他一生扎根于教育事业,为教育服务,拒绝加入国民党,多次拒绝教育局长、驻外大使、教育部次长等职务。在海师发展的初期,经尽曲折,院系调整,分分合合。面对发展的迷茫,著名学者陈序经主动站出来,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重要帮助。海南师范大学于1949年秋创立。在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中,学校改为广东省海南师范专科学校(以下简称海南师专);除了一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外,文史系师生转入中山大学,数